Cell Reports: The Neonatal and Adult Human Testis Defined at the Single-Cell Level
研究背景
精子形成過程更多地在嚙齒類動物中被研究,而對人類精子形成的過程知之甚少,并且兩者之間存在顯著不同。在人類的相關研究中,精原干細胞(SSCs)是一個焦點,因為其在臨床上可能被用于治療不育;另外一個較活躍的領域則是鑒別標記SSCs的蛋白marker和形態(tài)學研究。然而很多這些marker并不能鑒別未分化的精原細胞(SPG),也不能區(qū)分分化中的SPG。當前的SPG單細胞RNA測序(scRNA-Seq)文章主要排除了其它睪丸細胞進行的分析,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1,而這篇文章理論上分析了人類睪丸樣本中所有的細胞類型2。
主要內容
1. scRNA-Seq揭示成人睪丸樣本中SPG細胞亞群
利用10X Genomics Chromium Single Cell Kit [v2 chemistry]進行文庫制備,scRNA-Seq分析了兩個能生育個體的睪丸細胞樣本(37y和42y),質控后共18723個細胞用于后續(xù)分析。其中多種已知的睪丸細胞類型被發(fā)現,包括SPG和SPC(精母細胞)等(圖1A),而進一步對SPG細胞亞群進行分析發(fā)現其由4種不同的細胞群體組成,包括SSC-1, SSC-2,早期分化的SPG及分化的SPG(圖1B)。SSC-1和SSC-2中多數細胞有明顯的細胞周期基因表達特征,表明它們處于G0或G1期,而較少的細胞處于S期或G2/M期,這也說明多數SSC-1和SSC-2細胞并未增殖或經歷緩慢增殖(圖1C-D)。為了探索這四種SPG亞群之間發(fā)育關系,基于差異表達的基因進行了Monocle擬時軌跡分析,將單個細胞沿發(fā)育軌跡進行排列,結果表明這些細胞亞群按如下發(fā)育順序:SSC-1→SSC-2→Early diff-SPG→Diff-SPG(圖1E)。
圖1成人睪丸樣本中SPG細胞亞群
2. 過渡細胞及3種未分化SPG狀態(tài)的發(fā)現
Monocle分析發(fā)現在擬時軌跡線性路徑中存在一類分支細胞(圖1E頂部),這類Monocle定義的細胞又具有三類不同的細胞亞群的特征—SSC-1, SSC-2和早期分化的SPG,聚類分析也能將這些細胞聚在一起,繼而推測這些細胞可能是由一類過渡細胞(Transition Cells, TCs)組成,將SSC和分化的SPG階段連接起來(圖2A)。而支持這一假設的依據則為marker基因的表達在早期和晚期細胞中均有出現,而TCs中也共表達了SSC-1和SSC-2中的marker基因(圖2A下,2B),在分析過程中也排除了可能由cell doublets帶來的影響。
在SSC-1中發(fā)現一些基因表達在明顯不同的區(qū)域(zones),可能是在SSC-1亞群中存在不同的細胞狀態(tài)(圖1B底部),因此僅對SSC-1細胞進行聚類分析。結果顯示了三類亞群的存在—SSC-1A, SSC-1B和SSC-1C(圖2C-D),三類細胞亞群選擇性表達特定的marker基因(圖2E)。擬時軌跡分析也發(fā)現這三類細胞或單獨,或與其它細胞聯合,其中SSC-1B細胞富集了最多的SSC(圖2F)。
圖2 未分化SPG亞群
3. 候選的SSC蛋白marker的鑒別
鑒別人的SSC蛋白marker對于人的SSC研究至關重要,因此利用IHC和IF的方法分別鑒定未分化SPG的marker(圖3A-C),結合單細胞測序分析發(fā)現PIWIL4和LPPR3能夠標記一類高度特異性的未分化SPG亞群,具有SSC的特征。
圖3 未分化SPG marker鑒定
4. 新生兒睪丸樣本中的細胞亞群
為了評估成人睪丸原始未分化SPG細胞的發(fā)育起源,研究人員又利用scRNA-Seq分析了新生兒睪丸樣本,質控后來源于兩位新生兒(2d和7d)睪丸的14862個細胞被分析。基于已知的marker基因通過聚類分析發(fā)現了5種細胞亞群(圖4A)。為了進一步闡明新生兒睪丸中生殖細胞(germ cells)的本質,僅對germ cells進行聚類分析,基于一些marker基因又發(fā)現了2種新生兒germ cells亞群(圖4B),即PGCL和PreSPG(PreSPG-1和PreSPG-2)。
為了進一步揭示這三類新生兒germ cell亞群,將已發(fā)表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納入分析,數據來源于4w-19w胎兒的PGCs ADDIN EN.CITE ADDIN EN.CITE.DATA 3。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(fā)現所有5個妊娠期的PGCs基因的平均表達水平與PGCL亞群相近(圖4C)。進一步探尋PGCs和germ cell數據間的發(fā)育關系,再進行Monocle軌跡分析,基于marker基因發(fā)現這些細胞亞群按如下發(fā)育順序:PGC→PGCL→PreSPGs(圖4D)。
5. PGCL蛋白marker的鑒別
數據表明PGCL亞群在胚胎PGCs和成人SPG間是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,利用IHC方法對PGCLs中差異表達基因進行鑒定以尋找特定的蛋白marker,發(fā)現3種蛋白,ETV4, PIM2和POU5F1選擇性標記這些細胞(圖4E)。
6. 新生兒germ cell發(fā)展到近成人SSC的狀態(tài)
為了確定新生兒germ cell和成人SSC之間的關系,對兩者進行合并聚類分析,其中SSC-1細胞形成了大的細胞群,囊括了PreSPG-1和PreSPG-2(圖4F)。擬時軌跡較好地驗證了PGCL細胞是最未分化的新生兒細胞亞群,其它依次為PreSPG-2, PreSPG-1和SSC-1(圖4G)。
圖4新生兒睪丸樣本中的細胞亞群
7. 體細胞出現在發(fā)育的和成人的睪丸中
為了更精確的確定新生兒和成人睪丸中的體細胞,需要僅對新生兒和成人睪丸中的體細胞進行聚類分析(圖5A-B),細胞周期基因表達分析發(fā)現體細胞幾乎沒有處于細胞周期的更新中(圖5C)。類似于以上分析步驟,對這些體細胞群也進行了marker基因分析和擬時軌跡分析(圖5D-F)。
圖5 睪丸樣本中體細胞亞群分析
結論
男性生殖細胞發(fā)育是個復雜的過程,從胚胎生殖細胞到PGCs,再通過一系列狀態(tài)的改變,包括增殖、凋亡和分化形成SSCs,SSCs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,繼而生成精子。生殖細胞發(fā)育過程模型如圖6所示。
圖6 男性配子發(fā)育過程模型圖
參考文獻:
1. Guo, J. et al. Chromatin and Single-Cell RNA-Seq Profiling Reveal Dynamic Signaling and Metabolic Transitions during Human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Development. Cell Stem Cell 21, 533-546 e6 (2017).
2. Sohni, A. et al. The Neonatal and Adult Human Testis Defined at the Single-Cell Level. Cell Rep 26, 1501-1517 e4 (2019).
3. Guo, F. et al.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. Cell 161, 1437-52 (2015).